從銀行數位金融部門到IBM:為期9個月的求職探索心路歷程

本篇將分享自己如何準備面試以及如何在面試的過程中探索自己的熱情所在。

彼得的書房
6 min readJun 5, 2019

本篇簡單分成三個部分:

  1. 被拒絕的心態調適
  2. 探索、準備
  3. 取捨跟抉擇

被拒絕的心態調適

從去年(2018年)的九月開始為中國外商銀行的秋招準備,投了17間外商銀行的數位金融部門或IT相關部門,每間銀行在進入面試前有至少兩關的線上測驗,花費了很多的時間跟力氣做考古題、請教朋友作答技巧,但很可惜的,沒有一間銀行進入面試階段。

當時感情也經歷了些波折,加上不斷且不知何時會停的拒絕跟申請,我開始思考要如何去面對這段看似沒有盡頭的黑暗時光:

  1. 跟朋友分享
    找求職的朋友出來吃個飯,分享近況,雖然不會緩解現況,但對於情緒上非常有幫助,甚至可以獲得意外的幫助。
  2. 學習暫時放過自己
    曾在書中看到一段練習「想像一位你所尊敬、信任或欣賞的人,將你的壓力、責任跟擔憂交給他,用心去感受如釋重負的時間」,就算是一小段時間,也會有很大的效果。
  3. 學習正念跟轉移注意力
    培養或維持一項興趣,在黑暗的時期感謝身邊重訓的朋友,可以陪同我一起轉移注意力。此外想提醒的是:通常「塞滿感官」的事情是難以轉移注意力的,尤其是滑手機、看社群。
  4. 避免瘋狂的正向
    收到感謝信時,通常是情緒最低落的時候,這時「不要」急著要自己好起來,這樣刻意壓抑反而無法真正舒緩情緒,難過表示在乎,不偏不倚的感受這段難過,有時反而有助於下一次準備更加謹慎,並有助於下次遭受挫折的心理調適。

探索、準備

探索

除了在線上搜索職缺(如:PTT, 求職策,由於較多人分享我就先不贅述),想分享一下從身邊的人脈網絡探索工作的方式,關係從親到疏依序介紹:

  1. 問同科系同學:
    了解自己目前讀的科系出路,在請教前一定要先做好功課,確保不問網路找得到的問題。至於請教的內容我是以職位細節、面試官偏好跟工作環境三個角度出發。問同學的好處是容易聽到這個位置的缺點跟需要補足的點,但缺點是入職不久,無法獲得太過長遠的職涯發展資訊。
    詢問身邊的資管系朋友,發現大部分的人都在科技業(以IBM、台積電為大宗)以及銀行的IT部門或相關的儲備幹部,有幸獲得許多工作簡介不會說的能力需求,甚至好一點的、了解你的朋友會直接建議不要去或是一定要去他公司所在的職位。
  2. 問外部組織的朋友
    當時很幸運的加入JSY(Jumpstart Youth)的組織,認識了很多其他領域的朋友,有助於跳脫科系的限制去詢問,若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問如何準備或是學習的技巧。要注意的是若詢問的對象不是太熟,建議要請吃個飯,詢問結束要「馬上」寄送感謝信,比較有禮貌。
  3. 問外部組織或身邊的長輩
    有幸在Jumpstart Youth認識了任職於LINE Pay的施施,讓我有機會可以認識LINE Pay的Product Manager,深入的知道LINE的PM需要會日文跟韓文,除了總行的功能導入,也要思考現有功能的在地化,此外,也給予了我進入這份工作的方式以及未來發展的建議,真的受益良多。跟長輩互動要非常注意禮貌,不要將別人的幫忙視為理所當然,需要在討教結束後馬上表達感謝,並告知之後的執行項目,於日後不斷跟長輩更新近況。
  4. 從LinkedIn認識
    若希望請教的職位身邊沒有相對應的人,可以到LinkedIn去認識,像我在LinkedIn認識了在中信Digital Banking的Henry,了解部門正在做的事情,以及未來三年的發展。在LinkedIn上差不多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回應,沒有收到回應是正常的,保持平常心,繼續努力。

準備

分成「測驗」及「面試」,由於測驗的部分容易Google到,就先不提及,主要聚焦在面試部分。我主要分成三個面向:

  1. Why you
    你跟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裡?為什麼要選你?
    思考你獨有且契合工作需求的特質,所延伸出的經驗或是能力
    可以自己先寫出來,再請長輩看是否契合,若有在獵頭或是人資部門工作的朋友更好,可以幫助你更容易通過第一關HR面試。
  2. Why this company
    為什麼選這家公司?
    可以提出這間公司較強或獨特的服務、特殊的文化,或是針對公司較弱的部分,向面試官證明自己的能力可以補足、提供價值的部分。
    關於各家銀行的數位金融部門,做得事情其實都大同小異,所以我主要聚焦於「自己可以提供的價值」上,輔助工程師跟其他部門的溝通與合作。
  3. What question to ask
    主要分成「工作本身」跟「未來發展」
    工作本身可以問實際內容、最重視的特質,趁機了解面試官最在意的特質跟能力,有助於之後面試關卡準備的調整;未來發展可能關係到外派、職位內容的轉變。
    這部分我主要聚焦於前者,由於未來發展相關的問題比較抽象,很難問的 紮實,所以較專注於工作所需要的特質,並趁機自我推銷一番。

取捨跟抉擇

最後我拿到了玉山的MA跟IBM的Application consultant,以下想分享再選擇的過程:

分析疑慮

與其分析比較優點,不如思考「比較能接受哪一個的缺點」

這是我做取捨的核心,因為痛的感覺相較快樂是比較明顯的,用缺點、疑慮去思考,反而是比較務實且有效果的。

請較教長的長輩

請教大你一輪(10 歲以上)的長輩,以獲取新的思考切入點,我在抉擇時請教了於國內銀行IT部門工作的親戚,了解到玉山的IT目前及未來的發展,了解未來三年立足的位置、培養的能力是否為我想要,三年後自己是否更接近自己希望的樣子(對我而言是成立一家數位金融公司),能用較長遠(3–5年)的角度去思考過程跟結果。

未來發展

思考若在A工作,未來若想去B,是否去的了?反之亦然,用這種方式思考自己的未來職涯的「彈性」跟「可能性」,哪一邊的資源是比較稀缺的,或是哪一邊的能力培養是你短期希望獲得的,哪一個的未來發展比較廣,或與你希望五年到的位置比較接近,如此去做決定。

資源

獲得了太多人的幫助,希望貢獻自己求職過程中做的紀錄,給未來想進數位金融相關產業的人一個參考

雲端的Excel整理了以下資料(連結):

  1. 2018末-2019銀行業的求職時間跟面試資訊
  2. 2018末-2019銀行業的申請連結
  3. 英文面試可能問的問題跟我自身架構的回答
  4. 詢問身邊朋友所獲得的工作內容、面試準備(以數位金融相關的金融業、科技業為主)
  5. 各家公司的FinTech佈局
  6. 銀行職缺整理網站連結

--

--

彼得的書房

分享成長X心理X商業相關書籍,希望藉由閱讀增加生命的厚度跟思考的廣度,近一步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