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武術耽誤的哲學家 — 【似水無形,李小龍的人生哲學】

彼得的書房
Jan 16, 2022

--

李小龍,一個將多種矛盾精神體現於一體的人

他是個動作片明星,也是個哲學家

他有著剛強的武術底子,卻沒有武打給人的躁動與氣焰

他的似水無形理論被人廣為傳頌,但很難和他在電影中的形象連結

他,是用身體體現哲學的演員、武術家、哲學家

【似水無形,李小龍的人生哲學】書本封面

李小龍水之理論

特別欣賞他的「似水無形」理論,一開始認識這個理論是無意間在YouTube上看到李小龍的專訪

水很柔軟,但卻能穿透最堅硬的物質
水很自由,但當時機成熟時卻能專注的流向任何方向
水保持自然,但不失控制

李小龍用水完美地將兩個看似相反的邏輯進行合併

水之矛盾

在剛看完李小龍的【似水無形】的理論,我就存在幾個疑問

  • 如何在不被情緒、別人的觀點限制,看似無所依附與執著的情況下仍保持自信?
  • 如何沒有形體卻又堅不可摧?

以不控制達到控制

回想過去,最能體現李小龍似水理論的,莫過於我大學加入排球隊的時光,當時我希望自己不斷變強,希望自己是球隊裡殺球力道最大的

但在不斷精進的過程中,我碰到了一個瓶頸

在不斷伸展、加強肌肉力度的過程,我發現自己很容易有聳肩的情況,聳肩讓肌肉僵硬,限制了強度,讓我無法發揮最大的力道,這個狀況甚至影響了我在網子前面彈跳的自由程度,因為肩膀高聳,我無法快速的因應前方的敵人進行步伐距離的調整

常常別人快打下攻擊時我才進行防守,結果總不理想

在一次暑期的特訓,教練把我叫到旁邊,語重心長的跟我說:「Peter啊~你要學習在打球的時候去放鬆,不要刻意的去操控你的身體,而是讓身體自然而然的,去展現平時受訓所成果」

在一次攻擊的練習,我照著教練的指示去做,發現效果還不錯。我可以更靈活的跨步,隨著自己需做的攻擊與防守預先做好調整;同時若發生突發狀況,如:隊友撲接球需要時間起身,我也可以儘早協助防守

這是我目前能想到,在生活中最接近李小龍似水理論的一段時光,也是我目前對「以不控制達到控制」的一段身體力行的時光

面對阻礙

當水碰到阻礙,水會怎麼做呢?

主要有三種因應方式:「耐心等」、「衝破它」或「繞過它」,因為「衝破它」是生活中最常被提及的處理方式,因此,以下將針對「耐心等」與「繞過它」進行解釋

等等,耐心等?

李小龍願意耐心等?

是的,耐心等

李小龍對於「耐心等」的認知並非「被動」的等問題自己解決,而是「主動積極」、「刻意為之」的行為,耐心等需要強大的專注力,做過程中,需要忍受這種不上不下的狀況,需要刻意不去做點什麼,這並不是消極的擺爛,而是搞清楚當下「沒有更好的方法」,並且言行一致的等待

書中有提到一個例子,在一次訓練的過程中,李小龍傷到他的背

這個背傷讓李小龍不能演戲、不能照顧孩子、不能賺錢繳房貸,更慘的是有時還不能下床,這對平時行動派的李小龍顯然是巨大的打擊,但此時李小龍的因應方式並不是找些訓練來做,而是保持專注、努力不去訓練的「耐心等」

日後也逐漸康復,慢慢得以回到過去演戲習武的日常,但是….

依他個人的說法,在之後的日子雖然可以起身拍戲、教武術,但是背痛一直是沒有好的

但既然背沒有好,為什麼再拍戲時仍有如此好的身體狀態與素質呢

在他的手稿中,才發現他在背痛的期間,不全然是無所作為的,雖然身體動不了,但是大腦仍能進行探索與學習

他在養傷的過程中學習了伸展以及讓身體保持最佳狀態的方法,儘管在床上動不了,但是能依據想像力訓練控制肌肉的大腦部位

他學習肌肉在什麼樣的熱身狀態、什麼樣的收操才能保持最頂峰的狀態,在過程中展現了無比的專注,專注於肌肉相關的知識,同時專注於「不要去想背傷帶來的問題」

這是李小龍因應挫折的方法之一,顯然和現在部分人的「我就爛」風格顯然是不同的,反而是積極的、不斷累積能量的,等待時機成熟就體現能量

接下來,想說明容易被人誤解、污名化的處理阻礙方式之一 — — — 繞過它。這裡的繞過不全然是迴避,書中的用詞為「共存」,可能更到位一些

有如水在河道裡流動的時後,碰到土壤、小石頭時,水不會迴避、不會刻意繞過,水會和其「周旋」有時是水改變土或石頭,將其改變為其他的樣子,有時是土與石頭改變水的流動方向,水會進行轉向

如此進行「周旋」與「共存」,不一心想著要處理或迴避,而是保持最自然的方式去互動

如此才能繼續流動,保持自由

「耐心等」、「繞過它」是我在書中學到,和之前認知差距甚大的的兩個觀念,但套用於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例外狀況的處理、或是看似沒有解法的僵局,卻又顯得非常合理,一方面顯示了處理事情除了「打破它」外,仍存在著其他「正向積極」的應對方式,另一方面更增加了處事的圓融與彈性,避免二元、對立的假設及觀點。

成為水的四大步驟

上面較屬於理論論的闡述,以水的例子進行說明,以下將提出實際步驟,並加入自己實作時所碰到的困難及建議方式

所為的四步驟就是:部分性、流動性、空、截拳道,以下一一說明內容,並以自己學習專案管理知識為例子

部分性:單純的吸收、模仿
先學習專案管理的方法論、過程會用的工具,此階段主要是是紙上談兵,加上遵循指示一步一步的實作,專注於了解事務的 What 以及 How,在why的部分較無著墨

流動性:保持彈性,無所限制
學習了幾個理論基礎,自己開始歸納整理,了解到每一種管理方式的優劣、適用性,學習去看到方法論背後的 Why ,開始有自己的觀點,在實際實作過程也能進行反思,將方法論結合自身經驗進行個人化改良、將內容進行去蕪存菁,讓自己可以因應各種情境進行方法論的應用

空:無招勝有招
這是自己尚未達到的目標,但如李小龍所說:空就是將自己的心智清空,完全因應外在狀況,自然而然的使出自己的因應對策,這是一種技巧熟練的內容、一種習慣成自然的自在,你不用刻意去推敲與分析,對你而言就是 見招拆招,在碰到阻礙時採取「所有可能」,這個概念真的蠻難理解的,容我引用李小龍的一段說明

不必緊張,但要有所準備
不必多想,也不做夢
不要固執,但要有彈性
全然且寧靜的活著,留心與戒備
為任何可能到來的事態做準備

最後是截拳道,也是李小龍創立的武術門派

截拳道致力於模糊各家武術之間的界線,試著進行融合,並於融合的過程中進行去蕪存菁,留下實用的部分,保持簡潔以因應實際戰鬥的各種情境,我認為這部分於生活動的實作,就是不要對於專業知識與各項技能進行限制,延續前面的例子,做專案管理的人,若能學習背管理人的專業知識(如:產業知識或寫程式技能),在時程、人力、資源評估時會更加務實與到位,也更加容易受肯定、獲得信任。

以上則是李小龍成為水的四大步驟,大家會如何應用於生活或工作中呢?

小結

不誇張的說,李小龍的似水理論,和他的武打作品一樣亮眼

似水理論提醒我們保持謙卑、時時提醒自己放下自尊,當個普通人,如此才能專注於自我成長而非外在環境與他人成就,如此才能接納萬物,進行明辨,內化成專屬自己的能力

學習事務但不被事物所限制、依循本性但不被情緒所牽制,不斷的訓練自己將「本性」與「控制」進行整合。讓你做自己但不至於暴走,讓你保持控制但又不僵化

讓中華文化所提及的「陰陽」做一個親民的介紹與比喻

最後用書中我很喜歡的處事概念作結

與其試著更多,不如以更少為目標 — — 更少阻礙、更少區隔、更少自尊,隨著時間經過,更少會變更多 — — 更平靜、更健康、更完整、更真實

--

--

彼得的書房

分享成長X心理X商業相關書籍,希望藉由閱讀增加生命的厚度跟思考的廣度,近一步了解自己。